Tuesday, November 10, 2015

党选的思考

党选的思考
黄汉伟 (阿依淡州议员)

兩千五百年前,伟大教育家孔子曰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  以白话文说法即是孔子说:“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,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。” 现代政党如老牌的英国保守党党史才200年,千年以前的孔子时代是没有现代政党这个概念。所以孔子说的群而不党的意思不是教人不要加入政党,而是不结党营私。

孔子思想是流傳千年的教育家想法,他向绪王献策但不果,无法担上大官之位。如以任官位来评估,他是失败的政治人物。但他的思想却打败了其他当时担任高官者,其思想影响了历代的读书人及政治人物。

回过来看看我们周圍的政党选举,从直选制到复选制各种不同的选举制,產生琳琅满目的竞选手段。当大家回到选举的本質來思考,是否党内能够推出穏健领导队伍,响应时代召唤,来指引政党的未来发展,进而赢得公众信心,来领导社会国家的委托。

党内选举恶斗时,如纯为爭奪職位,赢了党选却输了大选,那是极愚蠢之事。当然理念之爭是兵家之爭,必须为捍卫理念而置死于后生,党选亦有其積极一面。

11月29日是槟州民主行动党大会,亦是兩年一度的州委会选举。有党员在党内会议上问我如何避免党选的恶斗,而又能产生能容纳各方賢能之士的领导团队。我答说,每个候选人都会自認是賢能之士,决定在于选举制度如何设计及操作。

我抛了个问题给党员们思考,为什么我们不曾听闻新加坡執政党有什么党爭,也不曾听闻某某新加坡部长党内竞选落马等花边新闻。为何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治久安,而现在又能推出第四代领导人梯队,而又不出现争奪大位,拼得你死我活的动作?

这一切並不是上天保佑新加坡的偶然之事。

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党于1954年,由12人组成的中央執行理事会(CEC)领导。第一任领导層全是英国费边社会主义派的非共产党人士。1956年,第一次党改选后,12人者有4人倾共产党。1957年8月的党改选中,12人中有6人倾共。杜进才及李光耀等非共领袖拒绝就職,因为他们認为如果他们6人非共领袖就職的话,人民行动党就会沦为掩护共產党的工具。

經过1957年的经验后,人民行动党修改党章以避免政党輕易被骑劫。党章列出兩种党籍即幹部及普通党员。普通党员籍是开放加入,但幹部制是党员加入一段长时期,对党熱诚及忠心,才被推荐参与面试成为幹部(cadre)。 关键是中央執行理事会只由幹部党员投票选出,普通党员並没有投票权选中央執行理事会。

上述新加坡的故事收录于李光耀先生1961年上电台做十二讲全民广播的第四讲。

幹部制有达到穩定的作用。在幹部制里,制造幽灵党员,招兵買马建立所谓的“党选投票机器”是白费心机。因为新入党者,给了几塊錢入党费,还没搞清楚党的宗旨及党史,没有投票权选出党领导。

新人能在穩定的幹部制里出头吗?我看了2014年出版的《我们亦曾贡献:新加坡人民行动党25名前国会议员的反思》这本书。每一次大选,人民行动党都会推出新血。这些新人並不是党选选出来的,而是通过邀请及所谓的茶会,实質上边喝茶,一边面试,由部长们评估新人,达标者则派上大选,接受民意的洗礼。

这套选举法是李光耀先生参考天主教教宗屹立千年不倒的选举法。教宗並非全球天主教徒一人一票选出。如果推行一人一票的制度的话,教宗候选人得忙于全球走透透去办竞选运动,去向各地上億的信徒拉票,疏于神職,走向庸俗化。

新教宗是通过数百名红衣主教在罗马集合,票选出来的。红衣主教代表各地的教会,擁有丰富的宗教经历及知識。红衣主教是各地教会推荐,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天主教领导,由教宗委任。这样一套制度经过千年,屹立千年不倒,自有其高明的一套。

当一个群体有高度的集体智慧,有套公正及大家维护的制度,那么就会选出具代表性的领导。一套长治久安的制度能够減低割喉式的竞争,而同样的产生出类拔萃的领导,那么就是一个好的制度。

我扯得远了,回到讲槟民主行动党1129党选。槟州行动党现有25名国州议员,另10多位市议员。党员只能选15人组成州委员会,鉄定有行政议员,国会议员,州议员,市议员落马。当党员得兼投印度裔,马来裔,錫克裔多元种族候选人,又得兼投兩性平等主义的女候选人,又须兼投党元老, 兼顾年輕的社靑未来。那么,我这一组不屬於上述组别的成熟男性华裔候选人有否一席之地?

-----------------

No comments: